雷雨季的一个早班——塔台管制员的清晨
2012年5月11日,早上5点,闹钟还没有响起,昨晚的气象预警已使生物钟提前响起。清晨的大风在窗外呼啸而过,顿扫闷热的感觉,也预示着一场强烈的雷暴即将来临。推开窗户,天边的乌云在大风的驱动下快速移动,远处深灰色的滚轴云露出了狰狞的面貌。 “雷暴要来了!”迅速穿上衣服,推开房门,迎面碰上值早班的兄弟们。“要快点,看样子雷暴有点厉害,等会儿要‘全武装’上阵。”每次雷暴来袭,天空中的各项气象要素总是瞬息万变,但每次我们都是齐心协力同上阵,所有必要席位全开放。 在过道旁的漱洗间随意洗了把脸,我们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塔台工作间。值夜班的兄弟们还在忙碌着,“米淘好了,看样子要你们来下锅咯。”夜班带班主任肖曦看到我们调侃地说道。肖曦眼睛里有些血丝,昨晚又是一个不眠夜,但他已经按照雷雨季节处置措施预先安排夜班兄弟们把所有席位全开了,检查单上也已经有序地填写上了导航、通播、设备、跑道、灯光、气象等检查信息和检查时间。 “去班前准备吧!”早已到达塔台工作间的值班主任景文超敦促着说。带上交接班日志和早夜班检查单,我们在讲评室开始班前准备。值班主任景文超逐一向值早班的兄弟们讲解了半小时内的天气和预先准备情况,简单分析了接班后的流量预测和雷雨发展趋势。 “各位,今天的早班是场硬仗,教员们早已习以为常,对各位见习管制员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时机,各位教员在接下来的岗位带培中要把握好放手尺度。”在介绍完席位开放情况后,我对6个席位的人员分布进行了安排。见习管制员们遇到这种大流量复杂情况都跃跃欲试,有教员的把控,压力缓解不少。 班前准备结束,我们鱼贯进入工作间。按照预先安排,大家分别对应到相应席位进行交接,逐一核对检查单信息。20分钟后,所有席位接手完成。 “塔台,预报,雷雨在本场西北方向,向跑道东南移动,预计20分钟时间到达本场。”刚接手主任席,来自气象预报室的电话就响起。听得出来,是罗浩。和他对班已经1年多了,每次接班后他都会再来一次电话,告知重要气象信息和演变趋势。 “双流塔台,CSC8695,目的地拉萨,停机位203,已准备好。”放行席位传来第一架出港航班的请求信息。“CSC8695,成都放行收到,西北方向有雷暴往本场移动,等会儿注意观察并报告意图。”管制教员黄亮是个“老油条”,每次遇有复杂情况,他都要提前打“预防针”。 在主任管制席上,看到机坪上CSC8695航班闪烁着航行灯,蓄势待发。机坪上,几乎每一个停机位上都有一架飞机,不少飞机周围都有地面车辆,候机楼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机场高速上纷至沓来的汽车,一幅动态组图使得寂静的机场活跃起来。在这个岛形席位上,我能够越过所有席位管制员的头顶,看到机场场内的情况,包括跑道、滑行道和机坪,天花板上的吊装显示器也能全部扫视,席位上的切换显示和监听,也能够看到和听到所有席位的运行和陆空通话内容。当初设备保障部门在设计这个席位的时候,为方便和有效使用还真下够了功夫。 随着第一架出港航班与塔台建立联系,安静的机坪逐渐开始热闹起来,四处闪烁的红白蓝色航行灯在黑压压的云层下更为明显。“好了,开始了,接下来的2个多小时会很忙。”坐在旁边的景文超手握着塔台专用无绳电话,平静地说道。通过刚才他和进近管制室、区域管制室、运管中心运行监控室和机场现场指挥中心的协调通报,听得出几个兄弟单位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06:08,CSC8695的翼梢小翼拉着两条雨线腾空而起,片刻间钻入厚厚的云层,后续3个航班也尾随连续起飞。雨点有节奏地敲打着塔台北面和西面的玻璃,似乎在宣布着风暴驾临。跑道北头8公里的黑云中隐约有闪电,轰隆隆的滚雷声从远处传来,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声,本来应该逐渐光亮的天空此时却愈发阴暗。 “放缓节奏,留给机组进跑道观察天气时间。”看着地面有序排列向南滑出的一架架出港航班,我向所有席位的兄弟们发布了接班后的第一条指令。“明白!”几个席位的管制员几乎同时回答。为准确获得机场周边的雷暴演变和具体位置,避免起降航班误入雷暴区域,降低气流的影响,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需要采用目视、航管气象雷达和机载气象雷达几项数据的实时采集,决定是否起降、如何起降以及了解机组意图。 “CES5443,双流地面,从塔台目视观察和航管气象雷达显示,跑道北头已经被雷暴覆盖,目测有明显闪电和强降雨。”坐在地面管制席的是何叔杉,他是一名参加工作1年的年轻见习管制员,遇到这种情况不多。清晰但生涩的信息通报,刚才在班前他已经小声地对着教员练习过几次。 大雨终于来了,豆大的雨点伴随着大风裹住了塔台,屋顶的排水管道就像水龙头被拧到最大,清晰地传来水流在管道里奔涌的声音。综合服务公司的同仁们做得挺细致,前段时间经常爬到塔台顶上检查排水系统,每次我都担心他们在面积狭小没有栏杆的屋顶上检查排水孔和管道时是否安全。 机坪上,明显看得到地面泛起的一串串水泡,起飞航班的发动起吹起了一阵阵水雾。“双流塔台,CES5443,跑道北头已经被雷雨覆盖,决定退出跑道,再看看南头的天气。”机组的报告与航管气象雷达观测到的数据相吻合。看来,向北起飞已经没有空间了,必须更换起降方向了。 “CES5443,双流塔台,在跑道上滑行,由A5脱离跑道,沿A滑行道到20R号跑道等待点。”“双流塔台,CES5443,收到。” “CSC8615、CCA4493、CSC8995,双流塔台,请注意,由于跑道北头被雷雨覆盖,准备更改起飞方向。”一系列滑行指令向地面出港航班发出。 “进近,塔台,跑道北面被雷雨覆盖,现在只能更换起降方向,从CES5443开始,准备使用20R号跑道。”张诚在协调席位立刻向进近管制室通报更换决定和顺序。他有工作6年的工作经验,大大小小的复杂特殊情况经历了不少。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总是能够捕捉到关键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和协调。在刚接班时,他就已经预先做了准备,提前向进近、导航、气象还有机场灯光等部门通报可能出现的跑道方向更换,以便对方做好准备,预留余量。 “检查灯光、导航、通播,观察核对起飞顺序,向机组强调跑道编号!”每次更换跑道方向,各个工作细节比较多也比较繁琐,如果有进港着陆的航班,情况就更复杂。为避免出现“错忘漏”,作为班组长,我必须提醒各席位细致谨慎,逐一核对。 已经滑出的几个航班,按照管制员的指令,以“鱼钩”路线向20R号跑道方向滑行。还好,现在的跑道南头看起来还不错,暂时没有被雷雨覆盖,还有起飞空间。 就在从20R跑道起飞了三个航班后,气象自观系统显示北风在增大,即将达到起飞顺风极限标准,“提醒机组注意风向风速!”话音刚落,20R顺风骤然增大到6米!放飞再次中断。“雷雨移动很快,在本场上空了,北面有所好转,让地面机组用机载雷达看看。”结合不断更新的航管气象雷达回波显示和目测,值班主任景文超用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之前覆盖北面的雷暴能量逐渐释放,正在减弱,南面的雷暴有增强趋势,当前的风向正在将其向跑道延长线上推移,需要再次更换跑道方向。地面机组使用的机载雷达观察很快证实,北面雷暴弱化转为降水。接着又是一系列检查单准备完成后,重新回到02L跑道持续放飞。 08:40,接班班组的带班主任雷振宁来到塔台,“路上雨太大,雨刮器开到3档,能见度也不好,路上的车都打开了应急灯,有的十字路口看不清红绿灯,发生碰撞,堵车有点严重。”他总有这个“坏”习惯,来的路上喜欢看机场这边空中的情况,不是看哪里有云有雾,就是边开车边数起降飞机的数量和间隔。向雷振宁介绍了当前运行和气象情况后,他又仔细观察了各个席位的大体情况,带着交接班日志到讲评室开始班前准备。 接下来的交接班会比较复杂,有部分航班等待起飞,雷暴还在移动,雷雨强度还没有减退。“预先解决好矛盾冲突,等会儿交班注意重叠时间,适当延长交班后监听时间。”交接班重叠是个好规定,延续了管制指令的延续性,避免出现“次品”。 09:30,交接班完成,准备开始班后讲评。还好,今天的早班比较顺畅,虽然放飞没有晴好天气时快,但地面出港和空中进港依然有序。几个席位的指挥和协调都井然有序,和兄弟单位的协调配合也很默契,没有出现严重的大面积延误,将这次雷暴对全天航班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看得出几位见习管制员还很兴奋,这种锻炼机会对他们来讲很难得,但还有不少需要提高和熟练的地方。在讲评室,值班主任景文超和班组一起回顾这两小时的过程,相互总结气象雷达观察技巧、雷雨天气下风向风速的变化特点、起飞跑道选择、通报协调等不少经验。 雷雨季节的空管保障总会遇到各式各样、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有随时更换起降使用跑道方向的可能,也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飞行流量压力。然而,无论何时,确保安全与顺畅都是我们所有空管人的最直接目标,每一次的值班,在这栋大楼里都有一个“大团队”,在相互协同中提高空管服务品质。 夏季雷雨还会在某一天再次出现,我相信,下一次值班遇到雷雨,我们不会比今天差。 相关新闻
|
|